医用胶带种类繁多,可起到固定、避免脱落等作用,但胶带对人体皮肤而言是一种异物,长时间的接触、摩擦及刺激可引起皮肤各种不同的反应。如果选用或使用不当会引起患者皮肤损伤等问题。因此,如何选用合适的医用胶带和正确使用,避免皮肤损伤,以及如何粘贴特殊部位的伤口敷料,使伤口敷料粘贴稳妥、牢固持久,便于患者活动的同时也利于伤口愈合,是值得研究的问题。
常见问题及护理
张力性机械性损伤
一、张力性机械性损伤:是胶带使用中很常见的问题。
1.原因:通常是由于在粘贴胶带时牵拉过紧、先粘贴一端然后粘贴另一端或粘贴部位出现肿胀、膨隆而导致。
2.临床表现:皮肤充血、红肿、皮肤撕脱或水疱,典型病例为胶带两端出现张力性水疱。
3.护理措施:
(1)评估患者皮肤和全身情况,选用合适的医用胶带;
(2)尽量避免粘贴胶带于肿胀部位,如局部出现肿胀应重新粘贴;
(3)正确粘贴胶带,避免物理性的摩擦或牵拉。粘贴时不可粘贴一侧,再加拉力粘贴另一侧,引起皮肤张力或牵拉力而导致皮肤损伤;
应将胶带平放于粘贴处,使之与皮肤贴妥,然后由胶带中间往两边用手指抹压胶带,保证胶带与皮肤粘贴处无张力。
非张力性机械性损伤
1.原因:皮肤因胶带选择不恰当(粘性太强)或不正确的揭除而受到损伤。
2.临床表现:皮肤红肿、破损、刺痛。
3.预防措施:
(1)评估患者皮肤和全身情况,选用合适的医用胶带;
(2)揭除胶带时,一手轻按皮肤,一手缓慢以180°水平方向向伤口撕除,避免物理性损伤。
(3)当胶带粘有毛发时,顺毛发生长方向撕除。
(4)先撕开敷料两侧的胶带,再整个移除,避免由一侧用力移走胶带造成物理性的皮肤伤害。
(5)当胶带粘着皮肤揭不掉时不要强行揭下,如果患者的情况允许,可用消毒液或生理盐水或清水先浸湿粘胶,使得变得容易脱落后再移除。
表皮剥脱
1.原因:主要是由于在同一部位反复使用胶带,表皮细胞被胶带所损。
2.临床表现:损伤程度与患者的皮肤条件有关,可表现为皮肤充血、肿胀、破损及疼痛等。
3.预防措施:表皮剥脱者使用透气性佳、黏性适中的低敏性胶带;或局部皮肤涂抹/喷洒皮肤保护膜后再进行粘贴;并注意更换胶带粘贴部位及正确揭除胶带。
化学性损伤
1.原因:皮肤表面及胶带间有刺激性化学物质残留。可为胶带胶的化学物直接作用于皮肤,也可是皮肤上存留有化学刺激物(如消毒剂等),加上覆盖不透气的胶带导致皮肤产生化学物刺激的反应。
2.临床表现:胶带粘贴部位出现红、肿、丘疹,严重时可产生脓疱。
3.预防措施:粘贴胶带前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洗伤口周围皮肤并抹干净,避免使用消毒液;胶带粘贴于清洁、干燥、无化学剂或油脂的皮肤上,并选用透气性好的胶带。
皮肤浸渍
1.原因:由于胶带粘贴部位的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胶带透气性差所引起,浸渍可削弱皮肤强度,使之更容易受刺激及损伤。
2.临床表现:皮肤发白变软,并出现肿胀和皱褶。
3.预防措施:选择透气性良好、黏性适中、有一定固定力的低敏性胶带;也可局部皮肤涂抹/喷洒皮肤保护膜后再进行粘贴;及时更换沾湿的伤口敷料,避免皮肤受伤口渗液刺激;注意更换胶带粘贴部位并正确揭除胶带。
过敏反应
1.原因:对胶带本身的粘胶或材料过敏。
2.临床表现:红、肿、丘疹及发痒,涉及部位不限于胶带边缘或下面,可涉及胶带周围的广泛部位。胶带粘贴时间越长,反应越严重。
3.预防措施:去除现用的胶带选用低敏性胶带;使用无粘胶绷带,如3M自粘绷带;了解患者的过敏史,避免接触致敏源;勤观察胶带边缘的皮肤,注意有无发痒或发红现象。
胶带粘贴注意事项
1.撕除需要的长度后进行粘贴,避免将胶带粘贴固定后再从胶带卷上撕除。
2.避免将胶带贴于关节部位和皮肤病变部位,粘贴胶带应与身体的纵轴垂直,或与身体动作相反的方向。如果伤口在不易固定的部位,可考虑用固定网或使用自粘性绷带固定。
3.避免重叠粘贴胶带。
4.敷料两侧胶带长度应是敷料宽度的一半固定才稳妥。
5.对经常需要更换敷料的伤口且皮肤条件较差者,可清洗干净伤口左右两侧的皮肤并抹干后粘贴水胶体敷料。伤口覆盖敷料后先把胶带定于敷料上,再将胶带粘贴于伤口两侧的水胶体敷料上,避免胶带直接粘贴于皮肤。每次更换敷料时水胶体敷料不需更换,除非变湿、脏、松脱或有皮肤问题才移除。